|
现代物流 运输为先--(1) |
来源: 时间:2003-05-16 |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突飞猛进,然而物流效率的低下却反过来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要想使中国物流业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真正的经济发动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是世界上公路运输最具发展潜力的第一大市场,2000年我国的公路货运量已占总货运量的77.2%;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公路投资近3000亿元人民币,公路总里程达到170万公里以上,居世界第二位。如此诱人的前景和现存的广阔空间,给物流业留下了无限的空间。然而,现实情况却不令人乐观。一份权威调查显示,在中国运输电子产品和食品的成本比美国高40%?50%,平均每一手运送中,中国的产品平均倒手27次,导致了极低的效率,效率的低下进而导致了企业回报率的低下。据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年平均资产回报率为8.3%(IRR),仓储为7.1%,综合服务为14.8%。在中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仅为1%。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物流业的不足表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体制改革滞后、服务功能单一、管理粗放、设备落后、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由于物流不是单纯的点对点运输,而是融进出、仓储、流通为一体的现代流动模式,就连信息流动、物品流动甚至资金流动都在其涵盖范围之内,因此目前我国的物流未能跟上经济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而仅仅是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对外贸易等行业的综合与协作。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造成各行业部门之间缺乏高效衔接,物流活动效率低下,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的物流企业往往受计划经济影响,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路数,导致大量重复建设和物流过程的大量浪费,具体表现为仓库的闲置、车辆的空驶等,缺少能提供一体化、专业化、高效率服务的专业性物流企业。交通部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货运公司的设备配置极不合理,中型卡车比例太大,货运量大但周转量小。2002年,国家交通部曾对全国卡车每次运输的平均运距作过调查,结果显示仅为61公里,而这一指标在欧美发达国家通常是300公里左右。
要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并不容易,但改变观念,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还是容易办到的。中国物流要得到发展,就应该确立物流的“心脏”,然后再疏通物流的“血管”。物流的“心脏”指得是我国的大中型金融、物流和商贸中心,而物流的“血管”就是全国的“五纵七横”的高速公路网络。而“血管”中的“血液”即是高效的运输工具。有关运输专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公路运输的发展一定会从低吨位、完好率低、中速的中型卡车向高吨位、高完好率、高速的重型卡车发展,从散货式卡车向集装箱式卡车发展,从高比重的短距离(150公里)运输向高比重的长距离(300-500公里)或超长距离(500-3000公里)运输发展,快速、长途、重载将是未来公路运输的核心。
作者:木荣 中国民航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