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物流”整合资源构建新物流网络--(1) |
来源: 时间:2003-05-19 |
今年3月底,世界著名船公司“东方海外”的一批空集装箱运到深圳华南国际物流中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空箱绝大部分不再空着运回香港,而是在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或货主处载上出口货物,满箱回到香港,再转运世界各地,从而改变了货柜车拉着空箱穿梭深港的状况。
这一现象所改变的不仅仅是集装箱的容量,更是深港过境运输几十年来因信息无法共享、资源无法整合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它通过科学整合信息与运输资源,让人们初步领略了现代物流的魅力。
过境货车四成是空箱车
由于深圳地形狭长,从皇岗、文锦渡、沙头角三个陆路口岸进出的货柜车,均要穿过市内。但统计显示,过境货车中至少四成是空箱车。皇岗口岸每天过境车辆达2.8万车次,高峰日3.2万车次,其中80%为货柜车,其中空箱车占货柜车总数的40%。
过境货车为何有大量空箱?专家分析说,这与深港传统运输模式有关。香港与内地间的货运普遍采用集装箱运输,由于信息、市场、供求关系、海关监管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集装箱大多只是单向使用。在出口时,货车到内地装货须从香港码头拖一个空箱到内地载货返回;进口货物时,货车从香港码头拖一箱货物到内地卸货后又放空驶回香港。
跨境运输几十年,空箱为何难以变“实”?据分析,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中,若想让分属于多家船公司、码头的不同空箱供应与货主对交货时间、价格、船期、线路的需求刚好吻合,还需结合拖车公司、货代公司等的信息,并要在同一地点让货物通过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审验,其“排列组合”难度可想而知,靠一般企业的力量显然难以胜任。
将浪费的资源整合重组
大量空箱对深港两地综合社会资源的消耗相当惊人。
首先是增加运输成本。据了解,深港两地各自路网的日通过能力均在20万辆以上,但连接香港与深圳的公路口岸的日通过能力仅2-3万辆。因此,口岸的交通压力极大,有时在深圳皇岗、文锦渡等口岸排队过关的车队长达几公里,平均等候时间达2-3个小时,由此引致运输成本水涨船高。调查显示,每周因口岸阻塞带来的经济损失达420多万港元。
其次,深圳路网不堪重荷。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香港去年货物吞吐量高达1914万标准箱,已11年保持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其大部分货源来自珠三角地区。这些货物运往香港主要通过陆路运输,都经深圳出境,加重了深圳路网的负荷。
第三,深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空箱的运输状态下,香港和内地间的货物,在陆上运输时通过挂有香港和内地两地车牌的货车进行,这些车的运营成本一般比内地货车高3-4倍,进出口货物的物流总体成本难以下降。
这些状况引起了深圳运输界人士的警醒。1996年,市交通局(原市运输局)提出建设“华南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的构想,首次提出口岸北移、信息整合和资源重组的概念。去年,作为深圳三大支柱产业的物流业进入放量增长期,为“华南国际”浮出水面带来良机。前不久,该中心正式试业。
新型过境物流网络逐步形成
从梅林出二线关,沿梅观高速公路行两三分钟,便可抵达华南国际物流中心的堆场。占地达67万平方米、作业面积55万平方米的华南国际物流中心,现已堆放了大量各种颜色的集装箱。
总投资9亿元的华南国际物流中心甫一试业,便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目前,“东方海外”首批空箱已运抵于此,“万海”和“铁行渣打”等船公司也开始拖箱到该中心堆存,每天前来洽谈合作的商家络绎不绝。
据了解,“华南物流”正在构建的是一种全新跨境集装箱运输模式。它将实现“重(柜)去重(柜)回”。即粤港两地牌货柜车在香港装上重柜后,经皇岗口岸运到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卸货,或在目的地卸货后将空箱运至华南国际物流中心,然后在该中心承接出口的重柜运到香港码头(或深圳各港口)。两地牌车只作专线运输(包括近距离企业的取送作业),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到企业(货主)之间的运输由内地拖车来完成。在华南物流园区内,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和深港两地的货车、仓储、船公司、货主的信息都集中起来,货主可在此一次性办理转、报、清关和检验检疫手续,货物装柜后贴上封条,无需再在皇岗口岸等地检查,直接通关。
与上述模式配套,华南国际还将开展多项仓储及堆场服务,包括普通仓、监管仓、保税仓、冷藏箱堆场等。据了解,该中心每接驳一个柜,可减少口岸两次空箱的拖运量;每拆(或拼)一个柜,可减少口岸4-6次厢车拖运量。如此计算,若每天接驳3000个柜可减少口岸6000车次的拖运量,每天再能拆拼箱800个则可减少口岸3200-4800车次厢车的拖运量。
目前,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正一边大揽业务,一边如火如荼地建设。一期10万平方米的堆场建设工程已经开始空箱堆存业务。与此同时,深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为该中心颁发了集装箱适载检测业务证书,使其成为深圳陆路口岸经营集装箱适载检测业务的第一家企业。年内,该中心还将建成两栋建筑面积10480平方米的轻钢结构仓库,并建成总占地1万平方米的冷藏箱堆场,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开始项目商务运作及招商引资等。
业内人士表示相信,经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整合资源,制约深港间物流畅通的瓶颈有望在一两年内被打破,一个货畅其流的新型过境物流网络将逐步建成。
深圳特区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