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中心

物流溯源与物流热的冷思考--(1)
来源: 时间:2003-05-15
[摘要] 国内外理论界对物流及供应链的含义有不同的观点,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物流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系,是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我国在发展现代物流过程中,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要兼顾中国国情,尽快建立一个市场化运作的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 ??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 ?? ?? 物流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物流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国内外实践证明,在分工和协作关系业已扩大,交换已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物流的配套运作和相应发展,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在内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要想正常运转是难以办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可以把物流看作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体系。 ??   一、物流概念:追本溯源 ??   恩格斯指出:"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这两种职能在某一瞬间都相互制约,并且相互影响,以至于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流通过程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成消费者所有,涉及所有权的转移;二是产成品从生产地转移到消费地,涉及物的流转。前者我们称之为商流,后者我们称之为物流,两者共同组成了流通。 ??   在国外,物流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经济危机的阴影笼罩着西方世界,急需强化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在那样的经济形势下,即在需求和产品销售业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产品的实物流通一度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继而激发出了人们对物流理论的研究热情。然而,在那个历史时期,经济理论界人土差不多都是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愿望出发来研究物流理论的,并且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是界定和解释物流概念,尚未更多地涉及到其他的理论问题(正因为如此,有人把这个历史时期的理论探索称之为物流理论研究的"早期阶段")。 ??   到了20世纪中期,上述情况才发生变化,物流理论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众所周知,20世纪中叶正是世界经济开始由危机阶段向复苏阶段转化的时期。此时,欧美各国经济相继得到了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的社会产品数量和商品流通总量均大大超过了以往的规模,从而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增长。 ??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的影响和作用日趋明显,其地位己明显提高。与此相关,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和关切程度也日趋深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物流理论研究自然而然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但物流概念在广泛使用过程中增添了新的含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历史阶段,理论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已明显增多,研究的视角也明显扩大,产生出了许多新理论和新学说,其中包括"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等等。 ??   物流的概念最初在英文中是physical Distriblltion,到第H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开始采用Logistics,意指物流。 ??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1956年日本代表团到美国考察,首次接触到物流概念,1958年撰写了"劳动生产率报告33号",发表在《流通技术》杂志上,第一次提及到Physical Distribution,到1964年正式翻译为"物的流通"。 ??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阐述了实物分配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着的种种经济活动"。 ??   20世纪50年代PD的概念在日本被译为"物的流通",日本著名学者、被称为物流之父的平原直采用"物流"代替"物的流通"。德国的R?尤尼曼曾经对此做出比较完整的定义:"物流学是研究对系统(企业/地区/国家/国际)的物料流及其有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   供应链理论属于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围。按照美国学者1994年所下的定义,所谓的供应链就是对商品(包括服务)、信息、资金等物质要素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国内,多数人都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和阐述供应链理论的,也有一部分人是从流通企业发展和物流运动的组织形式、组织模式等角度出发来探索供应链理论的。就后者而论,学者们认为"物流的概念建立起来以后,接着就要考虑供应链的问题",供应链"实际上是包含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比较大的流通的概念"。持上述观点的人援引英国供应链问题专家的话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  图1 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 ??┌─────┬────┬────┐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 ??│分散   │整合  │全部整合│ ??├─────┼────┼────┤ ??│需求预测 │物料管理│供   │ ??├─────┤    │应   │ ??│采购   │    │键   │ ??├─────┤    │管   │ ??│需求计划 │    │理   │ ??├─────┤    │|    │ ??│生产计划 │    │现   │ ??├─────┤    │代   │ ??│半成品储存│    │物   │ ??├─────┼────┤流   │ ??│仓储   │产品配送│    │ ??├─────┤    │    │ ??│物料搬运 │    │    │ ??├─────┤    │    │ ??│工业仓装 │    │    │ ??├─────┤    │    │ ??│产品存货 │    │    │ ??├─────┤    │    │ ??│配送计划 │    │    │ ??├─────┤    │    │ ??│运输   │    │    │ ??├─────┤    │    │ ??│顾客服务 │    │    │ ??├─────┤    │    │ ??│订单处理 │    │    │ ??└─────┴────┴────┘ ??   资料来源:骆温平,《第三方物流理论操作与案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   1963年全美实物分配管理协会(NCPD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运动的过程所实施的一系列功能性活动,这些功能性活动包括货物的运输、仓储、物料搬运、防护包装、存货控制、工厂和仓库选址、订单处理、市场预测和客户服务等。" ??   1984年NCPDM更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协会正式将物流这个概念从Physical Distribution转变为Logistics,并且对它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相关的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   1991年11月在荷兰乌德勒支市举办的第九届物流国际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物流不仅应当包括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和信息流,而且应当包括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市场组织等领域。 ??   1999年美国物流协会修正了物流的定义,认为"物流是指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      表2物流机能的分类和内容 ??物流机能  分类        内容 ??输送   运输    长距离、线性机能,物流的交通机能 ??     配送    短距离、面的机能,物流的准入机能 ??保管   储藏    长时间保管、储藏型保管 ??     保管    短时间保管、流通型保管 ??流通加工 加工作业  商品检验、分拣、放置、备货、分配 ??     生产加工  组装、细分、切断、规格化 ??     促销加工  价格标图、单位化、商品组合 ??包装   工业包装  输送、保管包装、外包装、内包装、品质保证为主 ??     商业包装  销售包装、单个包装、市场营销为主 ??装卸   入货    从物流设施到交通设施的活动 ??     卸货    从交通设施到物流设施的活动 ??信息   物流信息  数量管理:运行、货物追踪、入库、在库、出库管理 ??           品质管理:温度、湿度管理 ??           作业管理:自动分拣、数码备货 ??     商流信息  定货、发货:POS、EOS、VAN、EDI ??          金融:银行联网 ??   资料来源: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   对于供应链的认识,则可谓百花齐放。 ??   按照美国人1994年所下的定义,所谓的供应链就是对商品(包括服务)、信息、资金等物质要素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 ??   David Simchilevi和Philip Kanmisky(1995)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正确地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   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   Events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前债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与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   Harrison认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或产品,并且将产品销售给用户的功能网链。 ??   Phillip和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的战略伙伴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   在我国,也有人把供应链称之为"企业生产、分配产品以及提供服务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并且说"它包括物料来源、产品生产、运输管理、仓库管理甚至需求管理,通过这些功能的集合提供产品和服务给最终消费者"。还有人把供应链说成是"以供应为基点,将生产、流通直至达到消费者的终端联系起来,实施高度组织化和现代化管理"的管理模式。 ??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方法,全面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工厂、库房再到最终用户的信息、物资和服务的流动,它代表的是一种强调过程与整合的企业管理理念。 ??       表3 供应链对物流的创新 ??比较项目    传统物流    现代(综合)物流 ?? 从范围看 生产商-顾客     原材料-顾客 ?? 从领域看 以销售为主要对象  采购-生产-销售-顾客 ?? 从目的看 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 为顾客创造价值 ?? 从概念看 以本公司成本为中心 满足顾客的期望 ?? 从功能看 强调商品准确给顾客 商品提高竞争力的角度 ??   在全球化的战略指导下,企业遵循"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或者"全球协调,本地管理"(global coordination and local)。 ??   当前,也有学者提出了"现代物流"的概念。 ??   张尧辰认为,现代物流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先进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一个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运营网络化;企业设备现代化。 ??   王佐认为,"现代物流"这个术语的运用与"现代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等术语一样,也是一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心态,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标杆。历史的来看,物流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伴随着物流运作的实践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呈加速之势,现代物流就是客户服务。 ??   我国台湾学者陈春益认为,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在于,后者仅仅是作业管理,旨在提高部门如运输、仓储的效率(efficiency),而现代物流则可以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台湾称"策略管理能力"),旨在提升部门、企业甚至企业之间的效能(effectiveness)。 ??   二、关于我国物流热的冷思考 ??   德鲁克曾经说过,物流领域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相提并论,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来源"。根据美国物流管理理事会的定义:"物流就是把消费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有关消费者的广泛活动,也包括将原材料从供给源有效地移动到生产线始点的活动。" ??   当前,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为10%左右,美国低于10%。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6.7 %,而实际可能超过20%。我们的货运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是美国的5倍。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有人估算,仅此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元。 ??   目前,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及装备条件水平低,物流研究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短缺。专业化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经营管理粗放,服务水平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效率较低。当前,外资已加快了进军中国物流业的步伐,世界物流业强手已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我国物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   随着国家"十五"计划把物流配送列为着重发展的服务业,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的物流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但是,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组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   第一,物流必须"物尽其流"。物流的本意是打破部门分割和条块分割,有利于资源配置,千万不能把物流仅仅局限在原有的部门或者系统之中。而今,我们看到国内物流产业的一个最危险的迹象就是各自为政,各地各部门搞自己的物流,这种做法的症结在于大家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违背了物流的本意,不利于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   第二,防止物流泡沫。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30多个城市宣布把物流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或者要建设综合物流基地。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以往许多产业发展的轨迹:先是一哄而上,之后是一哄而散。深刻反思物流"虚热"的背后,有地方政府希望出业绩的因素,有传统仓储和运输等企业翻牌搞物流,也有行业协会积极的圈地推动。仍然是那句老话,重复建设必然带来资源浪费。我们认为,物流产业绝对不应当走泡沫产业的道路,这种泡沫虚热是不利于整个物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的。 ??   第三,政府应肩负统筹的责任。在发展物流产业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订和数据调研。单靠行业协会还不足以冲破行业割据的局面,单靠各部门的协调也不能有效协调国内的所有资源。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我们建议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防止宏观失控,产业失调。按照市场办事,防止政府"拉郎配",即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整合物流组织,应当通过强化市场机制作用,促使物流企业改变经营观念和进行制度创新。我们现在看到许多政府在帮助企业牵线搭桥,这是好事,但是,政府的行为应当有度的限制,否则就是越俎代疱,结果导致事倍功半。 ??   第四,发展物流业关键在于物流需求的开发。我国的物流着眼点不在物流供给,而在于培养和挖掘物流需求。只要有平均利润,就会有企业参与进来。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许多物流企业缺乏足够多的用户,物流需求不足是当前物流企业下一步发展的瓶颈。开发和拓展物流需求必须走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整合现有的分散割裂状况,从顾客需求出发,设计物流解决方案,放弃传统的生产者导向的做法,树立用户导向的营销理念。 ??   第五,正确理解和认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提法。积极参与物流的企业都是对物流抱着过高的期望,这与人们对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提法有关。其实,多数从事物流的企业是微利企业,只是说物流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但绝对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是一个新的高增长的行业。 ??   第六,物流产业结构化必须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物流"是先进的东西,"储运"是落后的东西,认为搞仓库、仓储是低人一等的事情,而必须包装一下。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物流产业必须适应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和相对落后的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自由发展,建议考虑采取快速折旧的经济政策,加快物流设备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物流业的技术水平。 ??   第七,重视和加强对我国物流行业的数据统计工作。我们经常看到如下的说法:我们的货运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是美国的5倍;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就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份额而言,日本是80%,美国近75%,我国仅为18%。其实,我们对自己的家底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曾经试图做一个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统计存在很大的漏洞,没有连续性。今后,国家应当在数据统计方面加强管理,重视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八,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沃尔玛的成功表明,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物流信息标准化对企业流程管理十分有效。如今,我们的困境在于不仅物流硬件方面(比如车辆、货物、包装物甚至标签),而且物流的软件方面都处于"百花齐放"状态,其恶果是缺乏标准化,必然导致信息难以对称,增大了交易费用。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统一的物流标准化体系,规范物流的硬件和软件,可以考虑从物流信息编码入手,切实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   第九,对于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给予足够的关注。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为民营企业和外商进人物流领域铺平道路,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撤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在利用外资上,要考虑废除我们习惯的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因为在WID的框架下,非歧视的国民待遇是首要的。其实,根据我们的调查,外资在进入中国的问题上,是十分害怕所谓的优惠政策的。在这里;我们认为国民待遇不仅仅限于外资企业,而且应当向国内资本开放。在入世之后,我们的首要问题不仅仅是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而且还有国内拆关的问题。"资本是天生的平等派",我们的企业应当善于利用资本杠杆,实施企业重组,实现资源共享。如果说2002年是我国物流产业的"泡沫年",那么,2003年将是我国物流产业的整合年! ??   第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建议国家恢复物流专业的招生,学术界加强研究,重视学科体系的建设,防止"粗知水平上的重复"现象。深入研究物流理论,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的物流实践,推动物流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目前,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都比较缺乏,因此,要充分吸纳国外在物流领域的先进成果,掌握前沿的管理方法,避免走弯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考虑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正规的高等教育,另一条腿就是在职培训。 作者:林波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综合资讯
行业观察
国际物流
产业物流
会展培训
资料中心
物流学苑
通关知识
操作实务
法律资讯
推荐企业
三山新城网
佛山市南海康盛木业有限公司
中海集装箱运输深圳有限公司佛山..
海粤船务有限公司
金信集团
广东珠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南海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
广州启宏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新柏泓船务有限公司
站内搜索

佛山市南海区中南公共保税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Tel:0757-81813031 Fax:0757-81813071 E-mail:[email protected]
ICP许可证:粤ICP备09110483号
ISP许可证:粤B2-20040072 穗公网监备案证书:4410991106287号
Copyright © 2009 e33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物流门户---三山国际物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