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华媒体报刊发行挑战国家邮政总局--(1) |
来源: 时间:2003-05-15 |
大华媒体服务责任有限公司的成立,对于国内的媒体发行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在中国承诺WTO新闻出版发行领域入世后逐步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首家外资的进入,并且是与中国最具权威的官方媒体合作。
据香港媒体报道,泛华科技(1105.HK)公布,8月30日,其全资附属的泛华媒体和人民日报社全资拥有的大地发行中心签署合资合同,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大华媒体服务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媒体),泛华媒体占合营注册资本49%,而大地发行中心则占51%。
大华媒体服务首次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泛华媒体将出资4900万元,大地发行中心出资5100万元。根据合资合同规定,大华媒体服务总投资额为2.5亿元,泛华媒体向大华媒体服务投资作注册资本及股东贷款,总投资最高可达2.5亿元。
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是在中国从事平面媒体的全国性发行,包括报纸、期刊、图书的发行分销,同时也在中国内地经营其它相关的媒体服务。泛华科技行政总裁黄伟明估计,合资公司可望在今年10月底前正式成立。
新华传媒工场:
大华媒体服务责任有限公司的成立,对于国内的媒体发行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在中国承诺WTO新闻出版发行领域入世后逐步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首家外资的进入,并且是与中国最具权威的官方媒体合作,同时在发行跨领域以及现代报业物流网、促进国内的报业改革等方面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突破中国入世对内地图书报刊分销的开放时间表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的披露,入世后新闻出版业的开放步骤是:一年内,外国服务提供者可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郑州、武汉八个城市,设立中外合资的书报刊零售企业。其中在北京和上海,零售企业不超过四家,其余地区不超过两家,在北京设立的零售企业中的两家可在市内设分店;两年内,开放所有的省会城市及重庆市和宁波市,并允许外资对零售企业控股等。
入世协议于2002年初达成,虽然以前有贝塔斯曼与国内出版业的初步合作,但是在媒体发行渠道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而此次泛华与人民日报的这次合资协议,按照香港媒体的说法,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试点单位的方式,突破了中国入世对内地图书报刊分销的开放时间表。
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同时经营报纸、期刊、图书的发行公司大华媒体服务公司作为中外合资报纸、期刊、图书分销企业试点,经营范围包括中国公开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的全国发行分销。经营期限为20年。
打破国家邮政总局对报刊全国发行的独家经营局面
国内的报刊发行在1985年之前,是“邮发合一”模式一统天下,邮政的报纸发行费率几十年来几经变更,但最低平均都没有低于25%以下,最高曾经达到了35%,这对于面临着要求自负盈亏的报社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率先宣布脱离邮局自办发行,此后,“邮发”和“自发”相互结合,多渠道的发行模式崭露头角,代表了报纸发行的方向,除“邮发”与“自发”外,还出现了专业的报刊发行公司和零售代理商等。
邮政报刊发行不仅征订渠道窄,发行费率高,而且投递时效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而另一方面,许多自办发行的地方报刊也存在着资源分散,效益低下,发行的社会化及专业化程度低等局限性。各地邮政也曾经研究过在经营上如何与社会发行、社会资金的合作。比较成功的是上海的东方书报亭,但也只是零售模式较为成功,订阅模式始终没有成功的合作范例。
为了应付入世后的冲击,中国出版集团2002年4月成立之后着手筹备组建子集团--中国发行集团,尽快组建发行集团对传媒发行和物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邮政也参与其中,但是近日传出消息说,由于终止与北京市新华书店的合作谈判,发行集团目前陷于搁浅。
如果说发行集团的搁浅更多是由于体制原因的话,那么大华媒体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人民日报是中国官方最具权威的媒体机构,泛华科技近来整合集团业务,全面加强集团核心传媒及信息业务,主攻传媒资讯,目前拥有星岛传媒。大华媒体先天即拥有政策优势、资金优势、行业优势、体制优势,势必在国内报刊发行领域迅速打开局面。
打破新华书店对图书全国发行的独家经营局面
据了解,目前中国图书发行从业人员已超过24万人,中国的图书发行体制形成一个以国有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的图书流通体系。但是目前在图书发行领域,国家批准的一级批发权只有全国新华书店总店和四川省有关机构获得;二级批发权开放到集体所有制,但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事实上仍有额度控制,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很多以“挂户经营”变相进入的民营资本,要承受巨大的政策风险。大华媒体同时获得报刊图书的发行分销,实力显然远远超出那些民营资本,而且已经打破了新华书店对图书全国发行的独家经营局面。
以资本手段快速打造现代化的发行物流网
按合资合同规定,大华媒体服务的总投资额为2.5亿元(人民币)人民币,首期注册资本为1亿元,泛华媒体和大地发行中心将按持股量分别出资4900万元和5100万元现金,余下的1.5亿元尚未投入的总投资额将由合资双方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投资,但不一定按合资双方的股权比例提供。此外,若大华媒体有资金需求,泛华媒体将会进一步提供额外的无息股东贷款,将使泛华媒体的总投资额增加到2.5亿元。
2002年7月泛华科技取得星岛传媒的资产后,从之获得5亿元,现坐拥现金逾1亿美元,集团会专注发展大中华媒体业务,其现金也会投放在媒体相关业务上。泛华科技行政总裁黄伟明说,合资公司会考虑透过收购或自行投资的方式,建立内地的发行网络。目前正研究若干内地分销发行企业的收购机会,通过资本手段大华媒体将建立全国性的报刊图书发行分销渠道体系。
2002年3月,中国报协构架全国发行网络,准备组建“中国报业联合发行有限公司”,按“1+1”的模式进行组建,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法人参股的独立公司,实行统一运作,权益共享;或者是加盟合作,组成网络联盟合作,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实质性的动作,其实,国内传媒业界的整合是受到机制体制的严格限制的,想要有实质性的突破,一般很难,中国发行集团的搁浅就是实例。
相比之下,大华传媒在机制和资本方面要灵活的多,它拥有现代化的股份制运作体制,同时泛华科技和人民日报都是传媒行业定位明确、实力雄厚的机构,强强联合,在雄厚资本和行业背景下,打造现代化的媒体发行物流体系具有更加坚实的操作前景。
从北京到全国:切实稳健的发展战略
大华媒体服务将首先在北京发展,未来将通过企业收购行动,在中国主要城市逐步建立分销站点。最终目标是覆盖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南和西南。大华媒体的业务开拓并不是盲目的四处出击,以资金优势大手笔花钱,而是在现有的市场基础上,先稳固现有的市场优势,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再将优势扩展到全国。
北京发行市场潜力巨大
北京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报刊发行市场,北京邮政报刊发行担负着北京出版的、交邮局办理的各类报刊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多个市县发行的任务。目前,报刊接办品种有1455种,报刊发行量达35亿份。而在北京本地的报刊销售量高达13亿份,报刊零售网点已达1000多个。
2002年初,北京市政府召开的北京市报刊亭建设协调会透露,将加快报刊亭建设步伐,年底前全市报刊亭将达到1700个,2003年再建300个,到“十五”末,北京的报刊亭将达到3000个。迄今为止,北京邮政已在长安街沿线及其它繁华街道相继设立了近1200个报刊亭,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效、方便、功能齐全的报刊零售服务网络。
首先在北京的发行市场发展
目前在北京的报刊发行市场上,除了北京邮政报刊发行网,正在激烈竞争中的几家分别是:《北京青年报》的“小红帽”、《北京晨报》的“小黄帽”,和《京华时报》的“小蓝帽”,三者都是报刊发行公司的简称。其中,《京华时报》发行体系正是由于其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才使《京华时报》创造了首日发行及限量发行30万的报业奇迹,在2001年中创刊后,迅速在京城报业市场崛起,成为声势直逼老牌报纸的新贵,广告量及影响迅速覆盖了京城。
在京城报刊发行市场上,大华传媒将依托人民日报社大地发行中心的高端地位,和《京华时报》已经形成的强有力的报业发行体系,注入资金的同时,将以行业资源给予充分支持,形成自己强有力的发行网络,势必将扩大原有竞争优势,在京城发行市场上再创新的佳绩。
向全国的发展
目前全国的报刊图书发行市场上,基本格局是:全国性报纸以分印邮发为主;城市中心以自办多渠道为主,边远地区以邮寄邮发投递为主;城市以零售批销为主,边远地区以订阅为主。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强势集团,其中有地方区域政府整合的强势集团,如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是以国有新华书店为主体组建的,1999年通过增资扩股组建了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与广州市新华书店、深圳市新华书店三个省内最大的经营实体结成战略联盟,2001年对广东省新华书店、广东省外文书店进行资产重组,构建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还有如湖南出版集团,9月5日刚刚正式挂牌的安徽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另外还有民营资本的发行网络,如北京天意华公司的期刊发行业务。
但是,国内报刊发行领域基本上还是处于分散和欠缺整合的状态,大的动作恐怕要等11月的“十六大”之后,这样,在8月30日成立的大华媒体占尽了市场先机,可以从容展开其全国的扩展计划,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快速建立自己的传媒发行网络,强占市场先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