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日前发布的调查结果,2004年中国商业连锁企业前30强排名中,外商投资连锁企业上榜8家,包括家乐福(中国地区各企业)等八家企业,销售额达到864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34.6%,占30家连锁企业销售总额的22.5%;店铺数为3478家,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21.2%,占30家店铺总数的25.2%。未列入前30家的百安居、欧尚集团2004年销售额增幅都超过60%。
差距扩大
此次排名,除第一位的百联集团与第五位的家乐福与上年名次相同外,其余28家企业几乎重排座次。国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有关人士解释说,主要在于好又多、易初莲花、百胜餐饮集团等多家外资企业首次排入榜单。苏果上升至第七位,华润万家虽然已实现绝对控股苏果,但此次并没有依照国际惯例将数据合并,故名次下降至第十五位。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由于是初步统计数据,故名次下降到第二十位。
“2003年排名30强的外企只有家乐福(中国地区各企业)等6家,销售额合计495亿元,占30强销售总额的18.3%,店铺数1748家,占30家总数的16.9%。”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位人士认为,2004年外资零售企业扩张速度惊人,国内零售企业平均销售额较2003年同期增长32.9%,店铺数量平均增长23.8%;而外资零售企业的这两项指标已经分别为42.2%和58.3%,远远高过国内企业。
“国内巨头普遍采用并购游戏以集团的名义实现名次‘大跃进’,但这些商业集团未必是纯正的零售集团,销售额中不可避免地混入了物流、批发、地产等非零售业务,如果剔除这些非零售因素,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在30强中所占的比例还会更高。”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分析认为,排名显示,外资超市在国内杂货、食品、副食品等涉及民生的零售商品中,已经凸现企业集约化强势。
随着地域、数量、股权和经营范围限制的放开,外资零售企业变本加厉运用资本杠杆,到2005年,沃尔玛计划在20个城市开店60家,使总店铺数达80个;家乐福将开店70家,使其总店铺数达到100个;麦德龙、吉之岛、欧尚、百安居等也将以每年5至10家的速度大举扩张。
相比较而言,国内连锁企业在专业店、专卖店业态中优势明显,销售额占30强总数的23.5%,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6.5%。尤其是家电专业连锁店,有5家上榜,销售额增长24.2%~83.7%,店铺数增长25%~92.7%,其中国美、苏宁分别列第二、第四位。“高科技产品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同时它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本土企业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即便是面对外资。”国美电器的一位高层这样分析认为。
利润遗憾
在国家商务部的连锁30强官方排名中,经营范围囊括了零售、电器、餐饮、建材,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听到业内人士质疑,既然是综合排名,为什么没有将国内目前方兴未艾的汽车连锁业纳入其中。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的统计资料显示,北京亚飞汽车连锁总店有限公司2002年销售总额已达到257.54亿元,2004年广东物资集团汽车贸易公司销售总额也超过100亿元,上榜连锁30强轻而易举。
除此之外,关乎连锁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排名长时间被忽略。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仅为7.93%,深沪两地的商业类上市公司多达60余家,但2000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只有3.42%。近年来,同质化的经营导致企业间价格战如火如荼举行,连锁企业大规模地跑马圈地又大把大把使钱,而为了资金周转,许多公司纷纷将经营建立在“通道费用”等非盈利模式收入之上,这让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变得更加眼花缭乱。一位供货商向记者透露,如果将所有的应付账款计入成本的话,大部分国内零售企业的毛利应该在2%~3%以下,有的甚至会出现负数。
然而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1994年进入中国的家乐福,2004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到162亿元,平均单店销售额已达2.9亿元,相当于国内大卖场单店的最高水平。可以推算,家乐福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所建的零售企业几乎没有出现过亏损。众所周知,不收进场费的沃尔玛一直采取高毛利的经营模式,其商业毛利基本维持在25%,如果连锁30强中包罗利润排名,可以预计,不仅沃尔玛、家乐福的名次更靠前,还将有更多的外资企业上榜。与其说独缺利润的排名是统计的遗漏,不如说盈利状况是中国零售业目前经营模式的致命遗憾。
|